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5篇)

篇一: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调研报告》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或者为以非法手段谋取私利而从事的犯罪活动。经济犯罪不仅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严重破坏,还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构成威胁。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经济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本调研报告对经济犯罪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查和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化。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犯罪活动逐渐进入网络化、跨国化的新阶段。二是犯罪主体多元化。除了一般的团伙犯罪行为外,个体犯罪行为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三是犯罪发生领域逐渐拓展。经济犯罪在金融、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盛行,并且开始渗透到农村、小城市等地区。

  据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经济犯罪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诈骗类犯罪,包括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二是商业贿赂类犯罪,包括行贿、受贿、挪用公款等;三是违法经营类犯罪,包括偷税漏税、虚假广告等。这些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公正,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目前经济犯罪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经济犯罪惩治机制,并严格处罚犯罪分子,以震慑和遏制犯罪活动;二是加强监管,加大对金融、证券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提高监

  管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和反贪腐合作,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经济犯罪活动。

  总之,经济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解决经济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和防范,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篇二: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I.引言

  金融服务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村金融服务在我国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为了了解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针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本调查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II.调查方法

  我们在多个农村地区选择了300名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问卷主要包括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金融服务满意度、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III.调查结果

  1.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97%的农村居民使用了金融服务,其中,大部分选择了存款和贷款服务。这表明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有一定的需求,并且普遍认可和使用。

  2.金融服务的满意度

  尽管多数农民使用了金融服务,但只有40%的人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表示较高。其中,缺乏灵活的产品和服务、手续繁琐、服务不便等问题成为他们的主要不满。

  3.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较为广泛,包括资金贷款、金融咨询、保险等方面。然而,现有金融机构未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4.农村金融服务的渠道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村居民使用传统的银行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而仅有约20%的人使用线上金融服务,如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有限的渠道选择也限制了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5.金融服务的普及度

  据调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普及度相对较低,约有80%的农村居民表示他们未能得到满意的金融服务。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仍存在覆盖不足的问题。

  6.农村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

  调查还发现,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低。很多人没有做好风险防范准备,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容易面临贷款违约和金融诈骗等问题。

  7.金融服务的定制化需求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定制化需求增长迅速。他们希望金融机构能提供更具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和生活多样化发展需求。

  8.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于金融创新的意识较弱,但他们普遍希望金融机构能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科技服务。

  9.社会和政府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和政府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责任被广泛认可。农村居民普遍希望社会各界和政府能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率。

  10.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农村金融服务的未来发展应围绕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包括提供更灵活、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服务的技术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和金融知识普及等。

  总结

  本调查报告对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广泛且多样化,然而现有金融机构仍面临着满足这些需求的挑战。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福祉,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改进和创新,并促进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金融需求,实现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篇三: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反电信诈骗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农村网民逐年增加,线上社交、电子支付等成为农民生活的新常态。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6月,全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与此同时,受制于部分农民法律知识薄弱、防诈意识不强等因素,电信诈骗呈现向农村转移态势。据x县公安部门数据,2022年全县共立案电信诈骗案件50起,涉案金额1000万元,其中涉及农村电诈案件30起,涉案金额300万元,案件数量、涉案金额分别占比60%、30%。强化农村反诈骗工作、提升农民防电诈意识迫在眉睫。

  一、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反诈意识淡薄。农村传统文化中强调信任和亲情,这种信任观念使得农民更容易相信陌生人,并为之付出金钱或个人信息。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信息素养,加之农村地区反诈宣传普及不到位,群众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电诈形式和案例,对电诈手段和套路认识不足,防诈能力较弱。部分群众经济拮据,往往愿意追求眼前利益,对于不法分子以高额利益为诱饵的诈骗手段容易上当。泾川县玉都镇某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反映“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群众上网被骗的情况,近期一名农村妇女称被

  ‘百万医疗保险’通过微信操作诈骗7万多元,一名街道商户被‘充值返现’套路诈骗30多万元,损失惨重,这些受骗群众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反诈宣传知识根本听不进去,有时阻止不住,像中了魔一样。”

  二是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随着数字化加速发展,部分诈骗分子打着“兼职刷单”的幌子,利用数字人民币、虚拟货币等新型载体过渡涉案资金,作案流程通常分为前期引流、小额返利、诱导下载刷单App等,诈骗手段不断更迭升级。一些骗子利用农民敦厚老实的性格,假冒政府机关、商业银行、医疗机构等名义,骗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诈骗。部分骗子利用群众贪图小利的心理,以低价销售、高回报、“杀猪盘”等手段进行诈骗。还有诈骗团伙通过特殊电话卡冒充银行客服、公检法司及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受害者分辨能力弱、心理防线低等特点,对其进行“恐吓式”诈骗。

  三是案件侦破难度较大。现阶段电诈与网络充分结合,犯罪分子普遍利用虚假身份,以电话、手机短信、社交平台等作为诈骗渠道实施诈骗,打击治理难度较高。与此同时,诈骗犯罪团伙呈现集团化、企业化发展趋势,内部组织严密、层级清晰、分工明确,窝点往往藏于境外,团伙经过专业培训,侦查难度较大。此外,部分老年人被骗后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敢向儿女倾诉,往往不会及时报案,也给警方侦破案件带来一定困难。部分群众受骗金额大,被

  骗资金短时间内被肆意挥霍或转移至境外,即便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所骗资金也很难追回。

  四是部门联动机制不够健全。打击治理电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公检法”、银行、通讯运营商等多个部门相互协作,但在农村地区,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作机制,联动配合不够高效,行业壁垒导致数据信息共享困难,银行、公安与通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仍存在屏障,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特别是农村地区,宣传监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管人员力量不足,银行等金融机构与镇村联系不够紧密,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网购等诈骗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大多数电诈都是发生之后,才发现是骗局,防范网格太脆弱。一些商业银行在发现异常资金流动时,往往只是简单冻结账号,而不及时通知警方或受害人,错过了抓捕犯罪分子的最佳时机。

  二、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反诈意识。利用全国反欺诈宣传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反电诈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解读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民法典》《反电信诈网络骗法》等法律法规,揭露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和犯罪伎俩。创新宣传方式,积极探索新媒体宣传路径,以本地电诈案例为脚本,拍摄反诈宣传短视频,借助融媒体公众号、抖音账号等途径推送,扩大线上宣传覆盖面。开展差异化宣传,针对农村地区,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等对群众进行反诈宣传。针对老年群体,采取“一村一机构”教育方式,即一个银行网点对接一个村委,定时定点开展反诈宣传教育,提升老年群体对电诈犯罪的防范意识。加强国家“反诈中心”App推广,银行工作人员利用客户办理业务、外拓、外出宣传等机会,宣传推广反诈App并教其下载使用,全面提高群众防电诈能力。

  二是抓好源头监管,严打电信诈骗行为。健全完善手机软件采集个人信息、物联网、AI智能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数据安全标准,严防个人信息泄露。强化应用商店关键责任链管理,对App研发企业、软件公司等重点对象实施安全监管全覆盖,上架应用商店的App必须经过工信部的安全技术检测。加强互联网、通讯行业、银行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制度,从源头上遏制电信诈骗。乡镇、基层派出所定期开展村民信息采集,广泛收集各类涉诈线索,确保发生诈骗时第一时间介入,降低群众损失。加大电信诈骗打击力度,依法审理电信诈骗案件,从严惩处犯罪分子,达到震慑教育效应。

  三是加大侦破力度,不遗余力追赃挽损。加大办案人员力量和新兴技术手段的投入应用,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电诈信息进行识别和拦截,提高打击治理电诈

  的精准度和效率。建立商业银行与公安机关专人专线对接机制,全面提供就地查询、紧急止付、资金返还、调查资金流向、涉案银行卡取证等工作,及时挽回群众损失。同时,加强与境外执法机构合作,打破跨国打击电诈的制度性障碍,强化信息情报交流,追踪和捣毁境外窝点和团伙。设立专门的受害人服务支持机构,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权益,并主动报案,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破工作,以便更加有效追查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被骗资金。

  四是健全完善机制,形成反诈工作合力。组建由政府牵头,公安、通讯运营商、商业银行等共同参与的反电信诈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采集信息资源,建立反诈数据库,设立电诈预警线,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阻断”全流程监管体系,提高主动监测、拦截能力。银行发现储户资金异常流动时,应及时通知警方和受害人,协助开展“断卡”行动,有效管控涉案账户。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反电诈工作,及时向警方和相关部门举报可疑活动,逐步形成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

篇四: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金融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事业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状况,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因此,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次调查并作出报告。

  一、农民对金融的认识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民对金融的认识仍停留在存款和贷款的层面。除此之外,对于金融商品和金融理财的了解还比较少,往往会选择传统的方式来储蓄和贷款。这显然是不利于农民资金的运作和流动。

  二、农村金融缺乏多元化

  另外,我们也发现农村地区金融与城市地区相比,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在城市里,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金融福利,如高利率的理财产品,多种多样的信用卡以及更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种类较少,导致了农民的金融选项也比较单一,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缺乏前沿技术与服务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金融机构虽然能够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但是缺乏前沿技术和先进的服务模式。很少有金融机构会主动推出更多的金融服务,比如金融信息化服务,这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与城市地区的进步看起来更加遥远。

  四、贷款难

  调查中发现,农村地区的一些贫困家庭、小康家庭和农村初创企业难以得到资金支持。虽然金融机构有出贷款的服务,但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大多数农民依旧会选择固定的储蓄方式来保留自己的财产,从而导致了贷款的难度较大。

  五、存在安全隐患

  最后,我们发现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人员专业度不够,导致很多所谓的“小额贷款公司”出现,这让监管变得更加困难。以及由于农村地区的市场不够成熟,一些金融机构也可能存在“放高利贷”、“跑路”、“诈骗”等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金融业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白和矛盾。我建议未来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引领农民朝着更加广阔的金融领域发展。对于农村地区,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金融创新机遇来,真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篇五: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问题调研

  **金融难题

  服务“三农”发展

  ——全县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发展问题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必将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充分释放农村生产要素潜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的发展与支持至关重要,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如何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建设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一、基本现状——全县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攻的农村金融改革迅急推进、措施深化,小额贷款等农信产品创新开发,适时适用,服务“三农”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辖29个分支机构,有员工154名,承担着全县102,286户农户、145家企业、5000多家个体户的存、贷款业务。近年来,县信用联社在上级联社等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业务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

  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省联社“1235”战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南果北草、南牛北羊、山区草畜、塬区苹果”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网点多、活经营、畅结算及贴近乡村群众等便利,不断强化支农服务功能,竭力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创新支农服务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出了一条“农业兴、金融活”的双赢之路。至2012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29,487万元,较2009年初净增6.2亿元,较2011年初净增12,78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7,692万元,较2009年初净增4.8亿元,较2011年初净增21,136万元;全县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存贷款规模均位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县农村信用业务2006年至2010年连续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先进单位;2008年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二等奖;2009年被省国税、地税等税务机构评为全省纳税信用等级评定A级单位;2010年被省信用联社评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案件防控暨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县联社营业部被共青团庆阳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播撒信贷“及时雨”、绘就农业“闹春图”。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县农村信用信贷支持全县经济发展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金融力量。在支持年度春耕生产过程中,全县信用行业树立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乐于助民的工作作风,围绕“早调查、早

  计划、早投放、早见效”的工作思路,组织信贷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与农户交流座谈等形式,调查春耕、备耕的生产资料资金需求,匡算资金头寸,简化放贷手续,优化操作程序,延长营业时间,不误农时地发放春耕生产贷款,使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的农业生产资料资金需求都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做到了想农民所想,急农户所急,为当地农民春季生产提供了“及时雨”。仅今年前6个月,全县农村信用发放种植业贷款6,976万元,养殖业贷款5,451万元,帮助农民购买生产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地膜和抗旱生产等急需农用设备,有效解决年度农民的燃眉之急。

  (二)成果成效

  1、创新农贷品牌,做好支农大文章

  “小额信贷作为?三农发展的坚实靠山,在全县农村大地已成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的?法宝。”市银监分局局长赵维峰说。农信农家手握手,农家农信心贴心。县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杨永政深有感触地说:“农民是最善良,最讲诚信和义气的,农民经常由于缺少几百块钱甚至几十块钱而被难倒,农民没有最大的困难是不会贷款的,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最好方法。”杨理事长是从农村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对农村了解得最多,对农民理解得最深。为彻底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信用观念和信用环境,县信用联社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了信用等级评定活

  动。联社专门抽组成立业务规范小组,对各信用社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进行统一指导,从而形成各信用社积极配合,扎实工作,联社、信用社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措施上,县信用社做到“三到家”、“九落实”,即把全县农村信用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送到了农民家中,把已评级授信农户的信用牌送到了农户家中,把评级核发的小额信用贷款证送到了农户手中;“一是把进村入户资信调查和原来贷款的清理工作落实,二是由评级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级制度得到落实,三是把评级小组的评级情况公示得到落实,四是微机综合网络对评级农户的客户信息建立得到落实,五是小额信用贷款证的审核、发放登记得到落实,六是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柜员交叉复核制度得到落实,七是种类评级信息资料归档得到落实,八是跟踪检查得到落实,九是按期催收利息制度得到落实。同时,按照“摸底调查、初审初评、张榜公布、审核发证”的操作程序,截至今年10月底,县信用社已对全县所辖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已评级授信84505户,占总农户的77.37%,核发贷款证78745本,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95亿元。“一证在手,贷款不愁”,农民形象地将农信社核发的“贷款证”比喻为“绿卡”。在不断完善和巩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中,县农信社根除了“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习俗,真正做到凭贷款

  证随到随贷,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广大农户。如今,全县凡评定了信用等级的农户无论是种植养殖、发展产业、子女上学、建房结婚以及中小型农机具的购置等授信限额内的资金需求,均凭两证一章就可取得贷款,一些原来有不良贷款记录的农户因评级授信被拒之门外而想方设法积极归还到期逾期贷款。

  2、明确经营战略,服务“三农”发展

  农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县农村信用联社在支农工作中,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走出了一条信贷支农、产业富民的新路子,取得了农民增收、社会增效、信用社增盈的可喜成果。“农民富,农信兴”,这是全县信合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走百村”、搞宣传、送政策、指出路。让农户重新认识农村信用社是“为谁的”、“干啥的”,并向农户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金融方针政策与“三农”相关的其他政策,让农民了解政策,理解农村信用社的“桥梁、纽带”作用,让农民知晓信用社贷款的条件和程序,增强贷款发放透明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能贷”的道理,并承诺:“不遗忘任何一户有贷款意愿的农户,让讲信用的每一户农户贷款不难倒。”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却使信用社“信贷跟着农民走”的服务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县信用社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条件;通过大力支持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全力支持畜牧养殖业发展,带动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据了解,仅今年前10个月,县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达21,350万元,占各项贷款的98.1%。

  3、调整信贷投向,助力企业发展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作为配置资金来源的主要手段,金融信贷的结构直接影响着经济结构,关系到能否跑好转方式调结构的“接力赛”。近两年来,县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农”字号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全县信贷结构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在信贷投放上,全县信用社坚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完善支农措施;在市场定位上,立足各村、服务一方;在产业定向上,树立?大农业观念,面向本地区主导产业;在服务对象上,重点服务农户,尤其是本地区主体层次的农民。”杨永政理事长如是说。为此,在支农工作中该县联社把更新理念、创新发展、满足期盼作为全县农村金融支农工作的出发点,以“农”字头企业为突破口,合理配置资金,加大贷款营销,不同程度地支持了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先后发放贷款3亿多元,支持甘肃新一代食品有限公司、解语花山羊绒有限公司、懊恺食品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的发展。三岔镇是镇原县的一个集农副产品收购、加工、贩运和种养业发展的一个“旱码头”和集散地,三岔信用社去年为已初具规模的14户个体

  工商户及小企业发放贷款1200多万元,使年收益达到350多万元;今年又为庆阳市牧青农牧产业有限公司等4户小企业发放贷款600万元,帮助收购羊绒、养殖獭兔等,预计年收益可达450多万元,尤其支持的庆阳市牧青农牧产业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了獭兔的规模养殖,有效带动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使周边6个乡镇、235户养殖獭兔3500只,取得收益138万元;2010年甘肃陇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镇原分公司落户镇原县开边镇,农村信用社为其发放养殖业贷款150万元,**了资金难题。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庆阳市外贸出口企业生产订单减少,经营效益下滑,信贷风险骤增。对此,镇原联社急政府之所忧,想企业之所盼,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行了积极探索,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090万元。同时,为镇原县解语花山羊绒有限责任公司发放救急和流动资金贷款600万元,使该企业起死回生。在解语花山羊绒公司采访中,当谈到公司转危为安的经历时,董事长卢忠玉感慨万千:“多亏信用社的及时支持,帮解语花熬过了最难的关口,不然我们的企业将会停产,100多号人将没饭吃。”从一句句充满感激的话语中,看到了农村信用社架起的不仅是银政、银企合作之间的桥梁,更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经济环境。

  4、创新金融产品,增强服务功能

  针对农村信用社现有的服务手段和服务功能,远不能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农村经济发展多层次、多类型、多领域需求的实际情况,镇原县联社在不断发展常规业务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办了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多个贷款产品。推出了电信代理费业务、烟草代收费业务、安贷宝、代理非税收入、县城土地储备、收购、道路占用补偿、企业职工身份置换等金融业务。“5·12”地震发生后,镇原联社按照上级要求和中央的经济金融政策,积极投入到支持受灾农户的灾后重建工作。2009年以来,对全县11910个受灾农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及时的给予了支持,先后发放灾民重建及维修贷款7390户,金额达50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受灾农户的燃眉之急。只要考得上,就能读得起。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这一民心工程实施以来,镇原县农村信用社就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资助管理服务中心,严格操作程序,推行首问负责、马上就办、限时办结“三项制度”,采取延长上班时间和节假日值班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学生办理贷款。近3年来先后为460多名贫困学子发放助学贷款300多万元,帮助他们进入高等学府喜圆了“读书梦”。根深千里,叶绿万家。农村信用社根在农村,本在农业,志在农民,服务“三农”责无旁贷。正是因为深深地领悟到了这一点,镇原信合人的身影才遍及了从山川到平原、从田间到地头、从城

  镇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镇原信合人的“背包银行”对于当地农民的支持才涵盖了从春耕到秋播、从生产到大棚、从生产到消费的方方面面。一系列的事例表明,镇原县农村信用社已是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和“服务县域经济的生力军”,真正成为百姓心中“农民自己的银行”。

  (三)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支持明显不足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观。特别是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问题。据分析测算,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三农”资金的供给缺口,虽然其中原因比较复杂,但农村金融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要求却是最直观、最明显的不争事实。总的来看,农村金融的制约表现为农村地区资金投入相对不足、金融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金融环境建设还相对欠账。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至少六个方面的缺失:一是农村金融活动法律法规缺失。农村金融机构自身利益及经营安全和农村群众需求利益依然缺失法律法规有效维护与保障。二是金融主体缺失。农村金融资源作为重要、稀缺的战略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国有商业银行撤离、农村信用社的网点撤并等问题,导致农村金融出现资源外流、供给不足和主体缺失。三是信用体系缺失。目前,全国信用体系

  建设包括我县在内,尚缺乏信用信息整合的统一指导、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没有形成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对信用体系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的合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更是明显滞后。四是金融服务缺失。目前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与农户生产性、消费性、投资性和发展性资金需求存在矛盾,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尚缺乏专门满足农户的发展性、投资性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基本上以传统的存贷为主,现代金融衍生品还基本处于空白。五是专业人才缺失。金融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尤其是缺乏既有丰富的金融企业领导经历又通晓国际惯例,既懂金融知识又懂农村经济的复合型企业领导人才。六是金融生态缺失。法制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保证,不少农村地区金融法律权益纠纷中的执法情况尚难以令人满意,存在着执法力度不够,对债务人欠债履约的约束能力差,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和现象,增大了地区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二、对策建议----综合改革

  提速增效

  创新措施

  全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水平

  当前,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为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在提高农村金融机构

  运行效率、经营效益和加强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明显改善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其一,加快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建设。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法律法规的支持与监管。近年来,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给予很高的关注,各项政策相继出台,农村金融改革逐步加快,金融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已经初步形成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包括保险等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但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金融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为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还要在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并完善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金融法律法规。

  其二,加快适销对路金融产品的创新步伐。**当前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的“贷款难”与“放贷难”的问题,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加快推进多层次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必须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重点、节奏与金融需求,深入基层,贴近实际,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现代金融产品和经营模式,并在服务统筹城乡发展中实现金融业的自身发展。

  其三,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实现统筹城乡发展,需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林地承包经营权等确权发证工作,并开展融资等一条龙金融服务。

  11其四,加快农村急需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农村金融人才缺乏已成为农村金融做大做强的严重制约。当前,加快农村金融发展步伐,就要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部门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农村金融人才队伍。

  其五,着力优化有利于农村金融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金融运行的基础条件、法律制度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快构建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是当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活动,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开展以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活动,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农户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手续简便,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遵守信用,确保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2

推荐访问:农村金融诈骗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诈骗 农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