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2篇(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求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2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求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心得体会2篇(2022年)

 

 求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近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一道重要的“必答题”,而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附加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扼准重点、抓住关键、挖掘潜能,凝心聚力破题、答题、解题,用最高水平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必答题”。

  扼准“破题”重点,关键是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只有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扼准绿色低碳发展这一“破题”重点,紧扣碳达峰、碳中和

 的“双碳”目标,摸清底数、掌握实情。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支持鼓励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控高能耗、高排放“两高”项目生态环境准入,把绿色低碳项目推上去,把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拿下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抓住“答题”关键,关键是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书记指出,“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八个标志性战役,就是要聚焦突出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一“答题”关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

 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江河湖库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垃圾分类治理等“组合拳”,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挖掘“解题”潜能,关键是要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着力提高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确保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挖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解题”潜能,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凝聚治理的强大合力,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要建立健全资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农村生态环境

 保护制度等法律法规,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动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四梁八柱”。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担当、争做表率,努力成为本领高、作风硬、战斗力强的生态环境建设“铁军”。

  求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

 近日出版的第 11 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的重要文章《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为此,党员干部要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坚持走绿色发展

 之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护绿色环境,促进生态宜居,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填充底色”。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本身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不但破坏生态,而且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伤害,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意背道而驰。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感受最直接、最强烈,也最有发言权。如果老百姓生活在污染的环境里,没有了干净的水,看不到蓝天白云,即使经济发展了,也没有幸福感可言。和谐共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党员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引领群众保护好绿色环境,让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让处处呈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美乡村底色。

 坚持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足成色”。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要求。为此,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本地特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科技含量等手段,为绿色发展蹚出一条生态新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

 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生态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发展方向,以绿色经济为本地发展强基固本。要以绿色发展助力产业兴旺,在攻坚克难、迎难而上中,带领群众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做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色。

 做活绿色经济,促进增收致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色”。发展才是硬道理。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党员干部要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充分发挥“领头羊”和“主心骨”作用,在守护好绿水青山这一金山银山的大前提下,以谋长远、开新局、谱新篇,挖掘和培植本土特色,积极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子。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进一步激发群众投身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基层群众的主体作用,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充分享受绿色发展的生态红利。要带领群众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经济财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添亮色。

推荐访问:求是 共生 心得体会 求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2篇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