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为爽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加快我国乡村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策略,该战略的提出也显示出我国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与信心。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了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近几年乡村产业的发展快速进步,产业的现代化、创新化也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方向。政府大力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经济收入渠道,实现农村产业振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矛盾,我国正以积极的响应态度应对新时期的挑战。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中国发展实践与国际发展经验,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通过乡村产业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效率。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点是实现乡村的产业振兴,通过带动产业融合,发挥产业发展的加法乘法效应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创新力,形成产业的全新发展状态,进而实现农业的更高价值的增值目标。产业振兴作为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基础,通过创新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而乡村产业振兴对于创新也提出了发展性要求[1],需要农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形成全新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乡村振兴发展中,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与组织振兴要全面发展,产业振兴既可以解决乡村环境中的内生性发展性问题,同时也加快了乡村经济产业的体系发展,通过提高乡村产业的经营质量与经济效益,增强乡村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自计划经济时期起,中国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上进行了不懈探索。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保护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实践中,乡村经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但农村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面临的外部矛盾问题是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平等,而内部矛盾问题则是乡村经济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制度与更灵活的经营机制,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形成集聚效应。为进一步缩短城乡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建设,我国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发展政策,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满足农村居民的更高服务需求与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的农产品供应量充足,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同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幅超过10%以上,农村各类型产业都呈现着发展的新姿态,而传统的农村产业也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崭新的经济市场环境中,农村经济通过持续发展与壮大获得了新的活力。这不仅为农村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且持久的动力,也是针对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挑战作出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我国农村实际发展国情为根本发挥农村经济的优势,加强资源配置,通过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基础服务质量,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的改革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创新为改革发展动力,大力支持农村经济新产业的振兴发展[3]。
(一)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乡村产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为实现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产业创新。当前乡村经济产业振兴发展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而转型则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力提高乡村经济建设的发展效率。目前我国乡村产业中存在着农产品链短,深加工程度较浅,信息化程度较为薄弱等问题。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比值低于发达国家标准,因为我国农产品的发展优势较小,知名品牌较少,并没有形成综合性的发展竞争力,因此农产品大多数是面向国内市场的[4]。为加快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调研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层次地融合产业链、价值链与利益链的协同发展,对于乡村经济资源进行科学高效的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最高经济价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转型升级。
(二)加强农村产业资源利用
乡村产业振兴发展需要坚实的农业科技技术作为支撑,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不足是影响农业产业发展的一方面因素,同时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村市场经济对于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质量的要求,农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而我国农业生产对于科技的转化率与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缺乏科技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科技生产发展缓慢。为进一步健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需要加强我国农村经济的科技产业创新力[5]。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人多地少,面对土地资源的束缚性更要强调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面对农村资源环境的约束,低效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浪费都制约了农村产业的振兴。为了推动农村产业的振兴发展,必须坚持以创新作为驱动力,利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农业科技转化效率,从而实现农村产业资源的最优配置,推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目标设置不合理
目前从各地区的农业产业振兴发展来看,依然存在着一定问题,产业振兴战略的制定偏离一定方向,目标设置出现偏差,项目内容不合理等情况都影响农村产业振兴发展。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产业经济时对乡村振兴目标设置不合理,并没有兼顾产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共同发展目标,乡村振兴的根本战略依然是以农民为主体,在发展农村经济时,需要兼顾农民、农村产业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完成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各乡村地区政府在发展经济时要正确地认知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小部分的受益,不仅仅是服务于乡村的某项产业,而是要充分地尊重当地市场经济环境。
(二)产业项目选择过于同质化
产业振兴需要依托于乡村的产业项目,政府的产业项目选择对于原有的农村产业结构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乡村振兴产业项目选择不合理,将会成为阻碍乡村发展的因素。乡村的产业项目选择要避免过于同质化,乡村各地发展间会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为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效率要充分体现各地区的产业特色化[6],根据乡村所拥有的生态环境、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因地制宜选择更具有特色的乡村产业项目。当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部分乡村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而一部分乡村发展依然较为落后,因此会存在着经验借鉴的情况,但如果在项目学习中盲目地模仿经验,造成产业项目跟风,却并没有真正地去实践探索乡村发展是否符合该项目模式,因此会出现在其他地区成功的产业发展案例在当地“水土不服”的情况,过于同质化的产业发展,也无法突出乡村产业的竞争优势。
(三)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不完善
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但在目前的部分农村地区中产业振兴的发展环境,硬件与软件环境都存在着一定问题,部分地区为产业发展提供的基础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不完善,或所提供的服务是不符合产业振兴发展的情况还有待解决。基础设施滞后,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都影响了乡村产业项目发展,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乡村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农村水利工程项目、乡村公路、冷库物流配套设施,都有待加强,需要建立规模化完整的基础服务体系。网络信息技术在乡村的发展、普及不完善也会影响产业信息化建设,影响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对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效果。
(一)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振兴扶持策略
乡村的产业发展会受到当地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多因素的影响,而不同乡村间存在着资源的差异性,会导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呈分化局面。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各地区政府针对乡村产业发展会实施行政包干的形式,但该种工作形式会完全依赖于当地政府的产业扶持,而违背了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不利于乡村贫困地区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动力的,当农村地区脱离政府支持后无法独立发展,不利于打造可持续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因此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应积极利用当地的地区特色资源与地理环境优势,通过对当地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调研,认真优化遴选产业门类,制定产业的科学发展次序,合理地分布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制定更具针对性的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有助于加速产业发展,提升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政府应避免过度干预或频繁更改政策,这可能会对乡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并导致资源浪费。
(二)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完善的基础设施与高质量的乡村服务,都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缓慢,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的情况。农产品的物流产业链过长,水利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等都是乡村产业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乡村经济的发展效率,确保产业振兴的有序推动,需要不断加强乡村地区的硬件环境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优质的服务。政府可以给予乡村产业发展更多的政策扶持,对相关行政审批手续进行简化,采取税收优惠等大力鼓励发展乡村产业,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建设提供基础条件。
(三)发展地方产业特色
为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具有特色及核心竞争力的乡村产业。目前部分地区在发展产业项目时会将产业扶持过于倾向于短期内的产业项目,因此存在着盲目跟风的情况,但在实际实现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更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乡村产业振兴整体发展规划[7]。同时,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市场环境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应对市场经济的波动和风险,以减轻市场风险对乡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政府应避免过度介入产业发展,而应激励乡村民众积极参与产业振兴,广泛征询多元意见,并充分发挥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具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中,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产业振兴已成为当前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进一步缩短城乡间的发展差异性,对于加快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积极意义。各地区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地区经济时,需要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实际特点,结合当地的地区民情,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切实有效地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建设与农民生活质量的共同提升,通过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帮助我国加快完成由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