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文/古程新月 朱静 秦玮玮 刘娴 黄怡铭 刘茂锋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生鲜农产品需要通过冷藏或冷冻的方式进行储存、运输及配送,以保证其新鲜度。运输,是连接产品与需求的通道,在高质量需求的驱动下,冷链物流行业成为这一领域至关重要的一环。生鲜产品的巨大需求量,带动冷链物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高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以适应发达经济体需求,但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也随之展现出来。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是现代一种特殊的物流方式,一般指针对低温、保鲜、冷藏、冷冻等需要保持特定温度的商品运输和仓储的物流系统,是现代物流的高端领域(见图一)。要实现冷链物流,需要特定的基础设施来保障货物的质量和安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包括存储需要保持特定温度的货物的冷库、运输冷冻或保鲜货物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保护货物并保证温度湿度的外层材料、检测和跟踪货物温度变化情况的温度采集设备和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这些基础设施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障了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2 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随着生鲜农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和制冷技术的进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迅速。需要高端低温技术水平作为基础的冷链物流,其相应的人力管理和资金方面投入比常温物流大得多。但冷链物流一向被业界忽视,每年我国因冷链物流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而造成的生鲜食品腐败损失非常严重,导致物流成本一度提高。全国每年蔬果类腐烂损耗高达一亿吨。我国冷链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发达地区,尤其是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冷链设施比较完善,发展水平较高;
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冷链资源相对短缺,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我国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的发展仅仅停留在冷藏与运输环节,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不能熟练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技术装备也相对落后。

图1 冷链物流储存运输流程图

冷链物流作为一种新兴配送方式,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数据显示,国外冷链流通率高达95%,反观我国仅有20%,而国内的冷链断链比例高达67%。导致这种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不足。

3.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不完善。我国冷链物流设施存在分布不均衡,建设不完善的问题。生鲜农产品具有时效性,对储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冷库、冷藏车等有严格要求,但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备相对落后,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冷库分布不均衡不完善。截至2022年,美国人均冷库占有量是0.23立方米,而我国是0.034立方米。若按照美国的标准配置,我国冷库资源总存量应该达到1亿吨,也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扩大10倍。而且国内普遍缺乏产品冷链意识。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巨大浪费。另外,我国的信息技术系统落后等问题层出不穷,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落后,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系统,信息设备也不俱全,企业缺乏准确的信息和有效的交流,信息交流平台缺失让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冷链物流发展受阻,限制了冷链运输效率,更导致生鲜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3.2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我国现阶段还处于重资产的市场竞争环境,从事冷链物流行业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比如建造冷库或购买冷藏车辆,相较其他行业,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投资更高。资料显示,标准冷库的造价大约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众所周知,生鲜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为了确保产品的新鲜,需及时将产品用最短时间送到客户手中,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足够数量的冷藏车、分布合理均衡的冷库和高效的管理机制,每一项都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支出。有些企业因为缺少适当的控制手段,只能通过超标准高成本的建设基础设施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经营成本总是居高不下。还有些企业因为对冷库选址、冷藏车数量等规划不到位,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产品损耗。

3.3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相关标准不统一。在政策方面,我国规范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的法律法规尚不明确。冷链物流是依靠制冷与保温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行业,基础设施设备的好坏是衡量冷链物流发展成效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标准较为散乱,冷链物流的相关标准不统一,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也缺少可以参考执行的标准。标准不统一,设施设备质量就无法保证,市场上鱼龙混杂。我国冷链管理方面因涉及部门和组织机构过于分散,导致相互之间难以交流与配合,从而不能形成统一的标准。资料显示,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经多达200项,而我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都遵循自身的“企业标准”。

4.1 完善基础设施布局。要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分布,促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完善。中国目前冷链物流设施和装备数量不足,还存在原有设施陈旧、发展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要想改善冷链物流现状,硬件的完善不可或缺。以冷库为例,一个地区冷库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量和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一般而言,冷库的建设主要包括规划冷库分布点和冷库地址选择。冷库分布点是否合理会影响冷库的利用率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冷库地址的好坏关系到使用效果和投资大小。因此,冷库的建设要真正做到能增加配送投递的覆盖面,提高冷链质量和配送效率,满足居民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需要。我国的冷藏车存在数量不足,设备老旧等问题。据数据统计,2022年为止我国冷藏车约有39.42万辆(见图四),仅占货运汽车的0.3%,其中还有部分冷藏车的质量规格不达标,导致冷链运输设备的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不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在配送过程中不能得到保障。

4.2 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管理与运营水平,以减少产品运输途中的损耗,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和所承载的货物成本相对其他行业水平较高,所以错误和失败造成的损失也相应增加。因此,必须加强管理,督促各企业提高基础设施的管理和运营水平以减少冷链物流成本支出。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可以有效缓解冷链物流行业成本高的现状。对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风险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可以完善包括投资保障、运营管理、新技术引入资金等的长效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各环节,针对乡村城镇中冷链物流设施的短板与不足,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减轻业内因成本过高带来的压力。此外,可以不断鼓励科研机构及企业进行冷链技术创新研发,适当给予资金或奖项鼓励支持。国家政策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4.3 统一相关标准。冷链物流行业现阶段要尽快统一基础设施标准。我国市场上许多企业因为缺乏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大多都遵循自身的企业标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标准导致冷链物流行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成本也居高不下。统一市场标准,保证产品质量是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政策规范是加强基础设施标准统一的强大推力。要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政府应出台更多强制性政策和规范标准。如出台相关政策健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相关检测机构的功能与作用,完善检测内容和项目,推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用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加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许多基础性问题。本文总结了目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列举出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建设成本高、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针对不足逐一分析,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降低冷链物流成本、统一相关标准、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建议,旨在对目前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分布不均、数量不足的现象提供改进方法。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能迎来更大进步。

猜你喜欢 冷库冷链生鲜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要不要做冷链物流?中国储运(2022年6期)2022-06-18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家禽科学(2020年8期)2020-10-09善良不会被辜负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9期)2019-01-13亚洲生鲜配送展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9期)2017-06-01亚洲生鲜荟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5期)2017-04-11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制冷技术(2016年2期)2016-12-01超市生鲜里的这些秘密你一定要知道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专用汽车(2016年5期)2016-03-01首个“南菜北运”冷链果蔬专列开通长江蔬菜(2014年1期)2014-03-11

推荐访问:基础设施 振兴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