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七篇)【精选推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七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七篇)【精选推荐】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观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一

不止一针见血地抓住痛点,而且还给出十分具体的建议,让人豁然开朗。这样精准的点评,是专业+实践的积累,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都会觉得十分受用。

简单讲,主持人比赛,比的是“主持技能”,不是播音水平,更不是朗读大赛。

鉴于很多朗诵朗读爱好者喜欢在录制音频的时候自称“主播”,在这里,我想简单强调一下,播音、主持和主播这三个概念的不同。

简单理解,播音是在读别人的话;主持是在说自己的话。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播音的有声语言样态是“播”,或“读”,对字音的准确特别重视;而主持需要自己思考、自己组织语言,有声语言样态是“说”,其实可以有一点“演”,字音方面不如播音员细致。

比如选手李莎旻子的主持状态,讲故事绘声绘色,有自己的特点,就比较倾向于“演”了。但我个人觉得,她演的成分有点多,如果再控制一些,主持人的身份体现得更明晰一些,分数应该更高。

顾名思义,做播音工作的,就是“播音员”,做主持工作的,就是“主持人”。而融合了二者特点的“主持人型的播音员”,才叫“主播”。

比如本次比赛中,康辉老师的几次点评,有点有面,精准凝练,让人折服。显然这是“主播”的职业素养在背后支撑;还有当年主持《南京零距离》的孟非,经常在没有稿子情况下,口若悬河、条理分明的大段评述……

因此,主播可不是“主要的播音员”,也不是“主要由我播”,而是“主持人型播音员”的简称。

所以,以后朗读朗诵爱好者,就别自称“主播”了。直接说自己是“朗读者”不是更好吗?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二

经过层层选拔

从数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全国60强

将在这个主持界的顶级舞台上接受考验

60名选手将分为新闻类和文艺类两组进行角逐

见证他们为梦发声的

有担任大赛主持人的撒贝宁

作为点评嘉宾的康辉、董卿

以及17位专业评审

和面向全国观众招募的“在线大众评审”

作为专业评审团成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表示:

“今天的舞台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精彩,

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三

同一个主持界,同一个梦想。用第一期节目中参赛选手赵思衡的话来总结《主持人大赛》之于主持界的意义和分量,再合适不过。

被戏称为央视骨灰级电视大赛的《主持人大赛》,从1988年起开始举办,从中脱颖而出的主持人支撑起了主持界的半壁江山,因此它也成为中国电视界顶级规格以及最受期待的赛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主持人大赛》,由撒贝宁主持,康辉、董卿坐镇点评,敬一丹、鲁健、朱迅等央视名嘴以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等学术大咖、幕后精英担任评委,专业性与影响力可见一斑。

暌违已久,重回荧屏,《20**主持人大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不同凡响的比赛,见证了新时代的雏凤清于老凤声。

个性、朝气、多元背景为主持界注入新鲜<血液

3分钟自我展示,90秒即兴考核,新闻与文艺两类选手12进6,选手们在小数点后三位的分毫间一较高低,冷静、专业、直接的赛制让节目效果紧张刺激,同时也让选手们压力倍增。

而经过层层选拔,从数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具备着异于常人的抗压能力。一登台,便以饱满的热情、沉着的表达和机智的反应赢得评审和观众的掌声。姚轶滨风格活泼而不失深度,邹韵沉稳大气、功底深厚,赵思衡幽默亲切、多才多艺,李莎旻子情感饱满、张弛有度,帅气的尹颂在场上接住了撒贝宁抛出的梗,颜值与实力的组合一句调侃,便引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笑声一片,尹颂的机智幽默也受到认可

古典诗词信手拈来,随机抽题深度解读,收到质疑从容应对,首期出场的选手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俘获了评审和观众的心。种种精彩表现的背后,是选手们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磨练。参加比赛的选手中不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90后95后选手成主要新生力量,还有一众选手不仅主持做得好,还有金融、it等专业领域的背景。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当下青年杰出代表的神采。

我愿意看到大家来自四面八方,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人生阅历,在比赛时我也往往更关注不同专业的人才。因为如果有了不同的专业背景,实现不同专业的交叉,我们的主持人团队就会呈现丰富性和多层面。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良性的现象。央视资深主持人敬一丹曾表示对不同专业背景选手的认可,选手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三分钟的自我展示环节中,选手们没有执念于展示自己的花拳绣腿,而是深入新闻事件和节目中去,以个性化的语言、丰富的经历和有深度的观点实现对主持的新解读。年仅22岁的王宇彤讲述了自己作为儿童福利院志愿者的经历,展现新一代青年的社会担当;经历过汶川大地震报道的姚轶滨从医生父亲的身上继承奉献和坚守的品格,表达对于新闻的信仰;具有it背景的龚凡用自己设计的程序为撒贝宁现场作诗,为主持注入更多新鲜和个性化的元素。

个性、朝气、多元背景的主持人,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鲜表达,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要求。他们将成为观众和世界之间的一种交流媒介,让观众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多元的角度,去认识和感受社会的方方面面。

技术融合、思想交锋一场主持专业的比赛带来多少新启示

选手的亮眼表现之外,节目中多种样态和元素的新融合也吸引着观众的注意。

本届比赛所采用的大众评审方式可谓前所未有,成为观众热议的一个焦点。节目突破性地将ai技术与电视节目深度结合,以3d形象模拟真实招募的400位大众评审,让与真人相似度极高的虚拟形象参与现场录制。评审们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以极强的参与感评价、打分,传达自己的宝贵意见。

参赛选手也带来了科技与主持融合的新启示。参赛选手果欣禹与以自己为原型打造的首款ai虚拟主播小果果同台配合,进行了时光博物馆看馆直播。时光不老,连接着充满信心的未来,收藏过去,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出发,一番感染力极强的讲述令人动容。大小果果的配合默契又幽默,使得主持人和观众在耳目一新之外,也开始思考虚拟主持人与真实主持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今媒体发展的新方向。参赛选手龚凡在三分钟自我展示环节中,用自己设计的智能程序为撒贝宁作诗,工整的小诗不乏幽默,展现出处于科技前沿的人工智能与电视媒体融合的一种可能。

人工智能与电视媒体的技术结合是外在的融合,而节目内在的融合考题和各类社会话题的结合,则展现了其视角的高度和内容的深度。

来自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参赛选手张安琪在90秒即兴考核中,抽到19岁女收费员被赞;最敬业变脸的话题,她的阐述以敬业为主题赞美爱岗奉献的人们。而评委康辉则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考,关联起南京收费站假脸哥的新闻故事,探讨服务行业的职业标准和真实情感之间的关系。

化声音为力量以主持梦想护航时代梦想

新闻是我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我也愿用我的40年,用新闻报道去传递这个时代的力量

我们不仅要看高楼大厦盖得有多高,马路修得有多宽,我们更要看高楼下的人,他们幸福感有多强,笑得有多甜

不同的语言却仍与世界相连,我小小的梦想很走运地在中国和国际的语境中不断成长、彼此护航

在《20**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上,年轻主持人们讲述着个人小小的主持梦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间的紧密相连。

从木梯子到十轮卡车,到解放牌敞蓬汽车,再到如今我们看到的我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工程车辆,华灯班工程车的变化,也成为了我们的国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腾飞的缩影。匠心铸灯魂,是酷暑和严寒下的掌灯人,用他们的奉献和汗水,诠释了奋斗的意义,让华灯见证了光阴流转、时代变迁。张安琪在三分钟自我展示环节,以天安门华灯班的故事为线索,串联起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腾飞的轨迹。

有9年cgtn出镜记者工作经验的参赛选手邹韵,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国际新闻事件和采访报道,为评审和观众描述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一些重大的发布会现场,我经常可以得到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刚开始我以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很走运或者是我穿得很鲜艳,直到后来我才慢慢明白,这其实是中国在国际话语体系中份额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邹韵沉稳大气、不卑不亢的表现赢得全场的赞扬,评审刘欣的评价更是道出观众的期待:在国际上,我们真的太需要像你这样能够为中国发声的主持人和记者了!

在《20**主持人大赛》中,在年轻主持人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关爱人民、关心国家、关注世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矗立在新时代的潮头,主持人也在不断改变,更多坚韧沉着的声音,更多个性多元的面貌,更多发自内心的真诚表达,将会在未来的荧屏上绽放。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四

这次写点评,我特意看了一下网友的评论。许吉如是争议比较大的。

首先,她的语态上,有点不太像新闻。现场也有主持人提出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不少新闻类选手的共同问题。

其次,人物亮点没有充分的展示。她经过准备的稿件,似乎还不如董卿老师的现场点评更有亮点。何振梁先生最精彩的话是“载入史册”和“创造历史”,这一对对比,是何振梁故事的真正的精华所在。可惜,这些话是董卿说的,不是许吉如说的,铺垫做了那么多,点睛之笔没点到。可惜呀!

许吉如的语言表达上也有点奇怪,她的语势经常莫名其妙地就突然下压了,往往因此错过了重要的重音,大大削弱了语意表达的清晰度。

比如工作人员建议何老先生“坐着陈述”,这个“坐”的重音表达很到位,但何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只要我站在那个陈述的台子上”,她却没强调那个与“坐”对比的“站”字,而是把重音放在“台子”上了。

这两个字明明是对比重音,“站”字没到位,前面的“坐”也就白铺垫了。

后还继续说他“独自站立”的事,“长达二十分钟”的“二十”也应一脉相承地设计为重音,但也被忽略而过了。

这些最能够体现语句目的的词,就是重音啊!

另外还有网友置疑,把讲话稿“又一次通读、重读”这句话里,“重读”二字“重”字的读音是zhòng,意思上好像解释不通?是不是读chóng更合理呢?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五

提到央视的综艺,好多90后可能眼中会闪过一丝不以为然,“那不是爸妈辈才看的老古董节目吗?”最近局势好像发生了逆转,一档没有任何流量小生、人气爱豆的节目,一经播出就收视率破1,还连上五个热搜,甚至是节目片段,都被网友们在微博上热转不止——这个当红炸子鸡,便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主持人大赛》。

看多了选秀的观众们,对这样的淘汰赛制节目一定不会陌生。要说《央视主持人大赛》为主持界的创造101也毫不为过:实力超群的参赛选手们通过层层选拔站上央视的舞台,面对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委打分,通过综合叠加的分数选出当真无愧的国民mc。

虽说凡事挂上央视的名号,难免听来都有些严肃。但通过紧张的赛制加上撒贝宁的幽默掌控全场活跃氛围,还真有一丝平时看综艺选秀的味道。不过,和大多数选秀比赛类综艺不同的是,作为中国主持界最高规格的比赛,节目的节奏也是极度符合了专业级别的速度——快得让观众们毫无防备。

撒贝宁一开场就直奔主题,两句话阐明节目内容和大赛目的,各个评审嘉宾也只是简单介绍,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选手就开始了比赛。什么?正常流程难道不该是选手后台特写镜头渲染紧张情绪,音乐响起评委登场才艺秀,主持人与评委唠嗑,再请选手上台么?怎么连上台的同时关于选手背景的vcr都没有!节目的5分15秒,第一位选手就已经开始了比赛内容。聊天介绍?前期铺垫?不存在的!哪怕是比赛两个环节三分钟的自我展示和现场九十秒钟的即兴题目考核中间,都丝毫没有几句衔接的串场内容,选手们结束第一项任务之后几乎是即刻,便开始了第二项。而撒贝宁念完题干之后,90秒即兴发挥就要立刻开始。

两个比赛环节结束之后,评委点评、打分,观众打分、公布比赛结果和排名,整套下来都不超过三分钟。而平时常常被各大节目留起来当悬念的淘汰结果,主持人大赛也是大大方方当场宣布:根据每个选手的表现分数大屏幕上作出实时排名,每组前三名晋级,后三名淘汰,分数即出结果即见分晓。习惯了慢悠悠吊人胃口的综艺节奏,看完从头到尾全是干货的主持人大赛可能就四个大字——酣!畅!淋!漓!

神仙级别的出演阵容,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在评委方面,央视这次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康辉、董卿、敬一丹、朱迅、刘欣,除了这些鼎鼎有名的央视主持人之外,还请来了播音、传媒等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们: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还有广电各个部门的顶梁柱级别人物,这些聚集了媒体界各大人物的场面,平时完全想都不敢想,怕是只有央视爸爸才做得到了。光是听这些媒体大佬的点评,都像是在听大学讲座一样。

节目一播出,就连评审们也纷纷上了热搜。在这其中,作为特邀点评嘉宾的董卿和康辉,自然是观众们的焦点。首先董卿有多厉害就不用多说了,作为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一开口就有种让人频频附和的神奇魅力。每一句温柔的话却力度十足:用引经据典的论述一针见血指出选手的不足之处,再加上接连不断的金句精准到位。难怪#董卿的点评#的热搜霸占榜单许久,气质加知性的顶峰,是真女神无误了。

康辉更是一开口,就让人有种在听新闻联播的既视感,有了磁性的声音加持,听着康辉的点评全然是种听觉asmr。在专业度方面,康辉的每句话更是让人佩服得心服口服。比如选手张安琪在即兴考核题目中抽到19岁女收费员的“最敬业变脸”,从敬业精神的方面歌颂了她的态度。在这段作为即兴发挥已经水平极高的表现后,康辉的几句话又将新闻立意拉高到一个新境界,大概业务能力就是从单单一个新闻角度立见高下吧。

在后来对三号新闻选手王宇彤的点评中,他又提出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该展现出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将新闻与实事结合得更紧密,如同考试标答的评论,简直堪称大型新闻学教学现场。

除了神仙阵容的评委团之外,登上这个舞台的主持人选手们,一个个也都不容小觑。从央视专业出镜记者,到体育频道播报员,从海外知名高校计算机专业出身程序媛,到中传在读硕士研究生,横跨各行各业背景的主持人们,却都是同样的出类拔萃,而他们的比赛过程,简直就是神仙打架级别的高手过招。

第一个上场的姚轶滨,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压力。从容又自信的自我展示再加上逻辑清晰条理有序的即兴展示。在撒贝宁说完题目后直接321开始的90秒发挥里,面对镜头沉稳又有张力,用高水准的开场展现出业务力极强的主持人应有的临场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三分钟的展示和90秒的即兴更是卡点卡得分秒不差,要不是知道严格的赛制规定,还误以为这是经过无数次剪辑重拍的效果呢。

颜值和实力兼具的尹颂,凭借出众的外貌一上台还未开口就让全场掌声雷动。即便是在央视演播厅里面对着无数媒体界大咖,身旁站着主持界前辈,也丝毫不怯场。甚至是撒贝宁调侃他说“观众的欢呼声主要是冲颜值吧”的时候,他还顺着话往前一迈贴近撒贝宁身旁,十分机灵地接下去——“咱俩站一块不就是颜值跟实力嘛”。

而之后的九十秒即兴主持抽到家乡这一题目,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即开口。出口成章,从开篇点题到后面的主题升华,完全一篇满分作文,还是能上范文素材书的那种。难怪春晚主任给出了99的高分,即便是最后作为最高分被去掉,但也充分证明了尹颂得以认证的实力。

点评时,就连董卿都不禁夸奖说他“符合观众对文艺节目主持人的想象”。

而新闻类第二位选手邹韵,作为第一个上场的新闻类女选手。一开口就让全场观众频频点头,首战就拿下新闻类的第一名,巾帼不让须眉大概说的就是她了。

有着多年来丰富驻外记者经历的邹韵,无论是临场应变能力还是外语能力都是早已被认可的。而在三分钟的自我展示中,从自己经历过的职场展望到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上的地位,层层递进,条理清晰,立意更是十分深刻。

之后九十秒的即兴发挥更是令人惊艳,在观众们还没读完题干大脑一片空白之时,她就已经开始了她的口头小作文。从阐明新闻事件到探索人性内心,再联系到民族精神的发扬与传承,最后呼吁每个社会个体对真善美的创造。根据听众的不同和故事的氛围,婉婉道来,将每一个听众都代入情境之中,从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事件的参与者。

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在场表现,也因此让她从刘欣那里得到了“在国际上,我们真的太需要像你这样能够为中国发声的主持人和记者”这样的好评。

节奏利落,评审专业,选手实力在线,不仅选手们比得酣畅淋漓,评委们点评得也是妙语连珠。结合比赛综艺+文学补习班+精华型演讲+央视大咖秀的宝藏节目,不火都难。想必看了第一期节目之后大家都对之后的比赛内容更加迫不及待了。毕竟亲眼见证下一个国民mc高位出道的机会,可不是年年都有的,错过这一次说不定又要登上八年呢!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六

在各路综艺漫天飞的当下,谁能想到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居然一夕之间拔得头筹。

最近,大家都以“神综艺”来评价它。在官方的定义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主持人大赛》)是一项“电视大赛”。它的前身是《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被誉为中国主持界最高规格的一项比赛。

这项比赛是不定期举办的,20**年的这一届距上一届已有八年之久。本届节目上线后,虽只播出了一期,却反响不俗。《主持人大赛》不只收视率破1,还一举拿下多个微博热搜,一时间的热门网络谈资。在综艺节目越来越精致、开放、多元发展的今天,一档规则简单、包装复古的节目却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着实令人意外。

《主持人大赛》赢得好感不是没缘由的。这档节目从形式与内容都透着“复古感”,但却恰恰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诉求。《主持人大赛》被人称道的一点是“节奏快、不拖沓”。《快乐女声》《创作101》等同为比赛节目,但偏重娱乐性、真人作秀。节目在展现比赛之外,更侧重展现选手的性格、情感,故而整体看来充满娱乐综艺的轻松感。

相比来看,如果说其他选秀比赛是一场“秀”,主持人大赛就像一场“求职直播”。比赛规则简单直给,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分钟自我展示+90秒即兴考核”,每个人严格控制在四分半的时间内,不能多也不能少,之后17位专业评审与400名大众评审打分,综合计算得到最终得分。规则简单,但比赛进程却很刺激。主持人大赛每期12位选手分成新闻类和文艺类两组,每组六人要各自淘汰三名选手。淘汰完全根据现场打分排名,也就是排名会随时变动,直到最后确定前三名。分数是冷冰冰的,淘汰也是不由分说,这是真正比赛才会具有的特性。这与其他综艺前面淘汰选手,后面以各种规则让他们“复活”的赛制相比,更显严谨。

《主持人大赛》完全以选手的四分半专业展示为晋级依据,不涉及任何的私下展示,评委与观众也只能以专业作为评判标准,这就是网友说的“不卖惨、不煽情、不搞话题”。这种纯粹的节目形式,在早年的比赛节目中较多,如今已并不多见。对当下观众来说,他们看厌了各种强造冲突的综艺,此时忽然看到这样一档节目,自然觉得耳目一新。

节目形式只是外壳,让观众对主持人大赛频频点赞的其实是它的“内核”。节目上选手的表现被人评价“叹为观止”,不少网友表示“看完这个节目才意识到该重新去读书了”。《主持人大赛》可谓是全程“干货”,诸多选手在比赛时展现出的专业、优秀、才华,以及优秀选手集结的程度,是国内其他电视台、其他综艺都无法达到的。

据悉,本届比赛做到了选手质量历届最高。与之前大多是本专业、本行业选手参赛的情况相比,这一届有很多跨界选手。第一期节目中,文艺类组的第一名龚凡,是一位会写代码的主持人,新闻组第一名邹韵,曾是一名国际记者。学霸、多才多艺的标签在选手中随处可见,所以他们创造出了惊艳的舞台效果。第一期节目结束后,网上有很多“选手即兴考核集锦视频”被当做谈资,广泛传播。

即兴考核部分,相当于选手当场写一篇小作文并条理清晰、声情并茂地讲出来。这需要极强文学功底。所以选手们出口成章、对诗句信手拈来的表现引人赞叹,如文艺类选手迟茜在有限的时间内,还引用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诗句。不只选手,节目上的嘉宾也趁机“火”了一把。主持人撒贝宁与评委董卿是其中代表。撒贝宁作为选手参加《主持人大赛》的视频也被翻出来,并在微博上火了一把;董卿则被很多人当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代表。

董卿在节目中的点评也颇具看点。她引经据典讲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像是分分钟把观众带回《朗读者》现场。此外,她形容记者的职业为“医生是看人的病,记者是看病的人”,也被当做了金句。

可以说,当下大众对“才华”的审美需求,成就了这档节目的火爆。《主持人大赛》这么多届下来,形式其实未有太大变化。节奏上从来都是快速不拖沓,自我展示与即兴评述也一直是核心考核内容。比如20**年第六届比赛,选手同样分两部分进行选拔,一部分考核新闻分析和演说能力,一部分考核即兴话题评述,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选手不在少数,但当时的关注度远远不及现在。

《主持人大赛》的火爆暗合了当下的内容趋势。近几年,娱乐泛滥的内容迎来审美疲劳期,观众对娱乐产品思想性、文化性的需求正逐渐回归。与之伴随的,是央视品牌开始由新媒体上的小众变得受欢迎,央视制作的诸多节目也由跟不上潮流,变成了观众心中品质的代表。《国家宝藏》《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综艺开拓了自己的品牌路线。《主持人大赛》作为“央视爸爸”的再一次出手,整体上符合央视综艺的定位。这样的选手素质、文化高度在当下的综艺界首屈一指。只要紧抓住这份品质上的“纯粹”,口碑自然不是问题。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篇七

第一个选手梁婧是女主持人里语言表达最好的,可惜止步于本场。

8年财经节目主持人,出手不凡。在短短的三分钟节目里,还做了一次财经知识小科普。专业的财经知识其实是很难讲的,3分钟实在太短,所以虽然讲的通俗易懂,但我还是有点一时反应不过来。比赛时的一遍过,其实我并没真明白,回看之后才彻底清楚。

我的理解是,一圈下来,厂家、黄牛、闺蜜都赚了钱,但其实谁也没见到月饼的实物。大家都在把一张纸买来卖去,这就是“资产证券化”。但这个概念明白之后,对我们这些观众有什么用呢?

康辉老师点评说要有态度和提示,我觉得一下把我的困惑说清楚了,那就是只有科普还不够,还需有引导。

但是,时间到了……

所以,这场自我展示,输在内容的布局有点不够合理。

不过,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是非常好的。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特别是重音表达非常精准清晰!

比如这一句:“一百五十亿”。

这个数量的重音处理,和一般的数量词不太一样:重音不在数字“一百五十”上,而应在量词“亿”上。

一般我们对于数字的重音处理,多数是在数字本身,比如说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米,一定是重音在“8848”,而不在“米”。

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山峰高度的衡量,基本上都是用“米”这个单位,没有特殊,不需要强调;而8848是这座山峰和别的山峰的本质区别,才要强调。

但“150亿”这个数量词比较特殊,150这个数字没什么亮点,但它的单位“亿”是个非常庞大的量级。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字,很少用“亿”做单位。所以,这样的词,我们要强调它的量词,而不是数字。

这个数量词在重音方面的微妙变化,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忽略。而且重音放在“150”也并不算错,只是显得平庸了。而梁婧表达得十分精准、精彩!

但语言表达上的精彩,不足以挽救内容上的不足。可惜了。

推荐访问:观后感 主持人 决赛 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七篇) 2023年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七篇) 主持人大赛2023总决赛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