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以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课为例

张成尧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辽宁 丹东 1180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建设。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也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见,大中小幼五学段思政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推进,整体谋划,链条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以辽宁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现场课为例,梳理了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遵循的实践要点,既突出了统筹推进、循序渐进,又实现了各有侧重,重点鲜明。

婴幼儿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涵养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世界的初期,游戏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游戏化教学能引导幼儿积极感知生活,活跃幼儿思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幼儿个性化发展,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学前阶段可以开展以讲“人物”为主题的游戏化教学,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思、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感悟、在游戏中收获,以感知和辨识为主,聚焦学生认知教育,夯实爱党爱国的红色基因,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是用好想象,激发游戏趣味。丰富的想象力是幼儿的一大特点,教师要顺势而为,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实现积极建构,为培养创造力做好铺垫。例如学前课《学英雄 爱英雄》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置了“猜一猜”游戏,教师课件呈现“鸭绿江断桥、志愿军叔叔、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照片,让学生猜一猜这和哪一件事有关?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抗美援朝战争”。这种设计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认知,强化了学习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是巧用绘本,增强游戏体验感。绘本以其画面精美、图文并茂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将绘本故事表演出来,对幼儿的语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例如《学英雄 爱英雄》一课的第一环节是“了解历史,回顾英雄人物”,通过三个小组的“两分钟历史故事”“两分钟历史人物”绘本表演,幼儿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了为抗美援朝战役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体会到了他们的伟大与艰辛。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幼儿真正达成了“感知”。例如,在观看杨根思的绘本表演时,有的幼儿眉头紧锁,有的幼儿跟着做拉导火索的动作。当幼儿观看黄继光绘本故事表演,尤其是听到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抢眼,严守革命纪律,直到最后牺牲的片段时,幼儿纷纷表示要学习英雄这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了幼儿对英雄的敬仰与热爱。

三是挖掘资源,拓展游戏素材。教师要充分运用和挖掘各种教学资源,为游戏教学所用。例如,在教学区域活动中,美工区可增设绘画英雄,让幼儿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表现英雄;
建构区可引导幼儿搭建大炮、堡垒、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大桥等;
益智区可投放军棋等,开发智力,启迪智慧;
阅读区可增设英雄故事角、红色故事等;
表演区可投放表演英雄故事的服饰与道具。课堂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进入不同的区域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切身感知与体悟、加深对英雄敬仰的同时,充分感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不易与艰辛。

四是联系生活,落脚游戏价值。游戏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所收获,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完成教师预设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指导幼儿未来生活才是游戏的落脚点。例如学前课《学英雄 爱英雄》巧妙设计接龙游戏:“我想对黄继光爷爷、邱少云爷爷、杨根思爷爷(三选一),说________。”有的幼儿说:“我会永远爱你们、你们好伟大啊、我要学习你们不怕困难、我要像你们一样保家卫国……”。通过幼儿的回答可以看出本课不仅落实了教学目标,而且真正地在幼儿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总体尚处于较低的阶段,抽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认知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另外,小学生渴望学会认识这个世界的辅助工具,需要我们为学生搭建起“学校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桥梁。因此,小学思政课可采取以讲“故事”为主题的体验式教学,将深刻的道理用生动浅显的故事呈现出来,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为学生搭建起了认识世界的“认知桥梁”。

为了增强教学的体验性,讲“故事”要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谁来讲”即讲“故事”的主体。除了教师外,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资源,如学生中革命老兵的后代、学生家长等;
还可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例如抗美援朝老兵、抗美援朝纪念馆馆长(博物馆馆长)、历史研究人员或历史学家等。二是明确“讲什么”即“故事”的内容。首先,可以选择典型人物故事,如被称为“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黄继光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等;
其次,可以选择典型事件故事,如上甘岭战役、冰雕连等能集中反映抗美援朝精神的事件;
最后,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耳熟能详的、细微的故事,最是真情动人心,用小素材去说明大道理。例如小学课《英雄城市话英雄》课上一个学生和大家分享了他爷爷的故事,他爷爷是第一批进入朝鲜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朝鲜上空的美军飞机,狂轰滥炸、残忍凶恶,只要发现有部队的踪迹,炸弹很快就像冰雹一样落下来。为避开美军注意,部队只能在夜晚走崎岖山路,夜里行军,没有任何照明,大家只能摸黑在山沟里行走。四五天鞋面就磨破了、鞋底也磨穿了,大家就用破布裹着,天寒地冻,很多人的双脚冻裂了却浑然不觉,大家依然互相搀扶,坚定地向着目标一往无前。爷爷的故事不仅让他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很敬佩,他更要励志像爷爷一样一心爱国,勇往无前。三是明确“讲多少”即故事的数量。讲“故事”是小学体验式思政课的主题,但是要明确“量”是为“质”服务的。一节课虽然不能对故事的数量做出具体的规定或限定,但也并不是杂乱无章、无法可循的,可以采取“主辅相应”(深入挖掘、悟透一个经典故事,辅之以数个相关故事)、“一例到底”(围绕一个同一主题,讲述相关故事)、“典型‘三’例”(这里的“三”是虚指,意思是一节课深入研究、厘清悟透三个左右的故事)。例如,《英雄城市话英雄》一课以“一例到底”的结构贯穿整课:第一环节是故事开讲啦!同学们讲述英雄城市的英雄人物或英雄事迹的故事,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二环节是“回顾一段历史”——孙同学讲述姥爷参加抗美援朝的历史;
一封家书——孙同学展示姥爷出国作战前写下的家书,感悟姥爷心系家国、英勇无畏的精神;
一笔财富——孙同学分享从姥爷的事迹中有何收获,引导其他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收获。第三环节是“争做故事续写人!”,引导学生回归当下,聚焦生活点滴做出思考。

整个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期。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的多变时期,也是学生走进社会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感悟并学会反思历史与现实问题,打开格局,放宽视野,走出“小我”,走向“大我”。据此,初中阶段可以采取以讲“历史”为主题的感悟式教学,不仅能够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而且在体悟历史中能够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明方向,树“大德”。

以讲“历史”为主题的感悟式教学要做到“三个明确”。首先是政治课讲“历史”与历史课讲“历史”的区别,这是立足点问题,这个问题既是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也决定了之后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历史课讲“历史”这是本职所在,要注重讲解历史的起因、过程与影响,侧重事件本身;
政治课讲“历史”是将“历史”为政治所用,以史为鉴,侧重感悟“历史”的意义价值、深层逻辑、内在规律以及对当今的启示,达到以史明理、以史崇德、以史增信、以史力行的目的。其次,要明确情景剧教学法是政治课讲“历史”的不错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编自演自导情景剧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想,另外情景剧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思想性、冲突性、价值性等特点,无论是表演还是观看都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最后,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定位是“以史体悟”,所以要选取经典历史片段或人物,在讲透上下功夫,切忌面面俱到、博尔不精。例如初中课《忆历史 扬国魂》教学过程设计分为三部分:一是忆峥嵘岁月。首先历史知识竞答,以学生历史课本中学过的抗美援朝历史知识作为竞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回忆感知历史。其次,教师以一串时间数字补充历史细节,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历史概况。最后,通过情景剧《中美装备及饮食对比》,使学生体悟这场战争是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的胜利,从而较深层的探究正义必胜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等。二是唱英雄赞歌。英雄人物大家谈。学生介绍自己熟知的英雄人物的同时,老师补充就在身边但不太熟悉的英雄人物,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身边,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建构,最后,通过视频重点介绍典型英雄人物抗美援朝老战士孙景坤“坚守初心,英雄本色”的故事,强化学生历史印记,分析得出志愿军战士的强烈爱国情感是支撑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爱国主义精神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三是扬爱国之魂。通过前两个环节的感知历史,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本环节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理性爱国的措施、如何从小事为切入点,以史为鉴做新时代的爱国有志青年。

高中阶段的思政课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高中学生已经逐渐褪去了初中时的稚嫩开始走向成年,即将以成年人的身份参与社会生活,但是还仍然存在着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欠科学、不全面、欠合理,遇到两难问题时难抉择,性格、人格、品格等仍待完善的状况。据此,高中阶段可以采取以讲“精神”为主题的议题式教学,在围绕议题的讨论、议论、辩论、商论中指导学生对社情、国情、世情形成正确的认识,打造学生精神品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一是理解好“精神”是展开教学的前提。要从“精神本质”和“精神现象”两个维度去把握。“精神本质”是精神的内涵与“基因”,是传承的根本;
“精神现象”是精神的物质载体与“抓手”。“精神本质”决定“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精神本质”的外在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厘清、学精、悟透“精神本质”,再结合学情与教学实际寻找适切的“精神现象”,力求做到用好“小现象”阐明“大本质”。例如,高中《探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赋能新时代的密码》一课,抗美援朝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教师可从横向中西精神对比与纵向精神传承两个维度对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同时,教师根据“精神本质”选择冰雕连等典型事迹,黄继光、邱少云等典型人物,志愿军勋章、满是枪眼的战旗等典型物件进行教学,学生在这些“精神现象”即典型载体的感染下多次落泪,这不仅让学生明确了精神、悟透了精神更让学生内化了精神。

二是遵循“知—情—信—行”的逻辑内线,巧妙设计议题。“知”是前提,“情”是方式,“信”是重点,“行”是目的。教师要通过以“知”促“情”,以“情”促“信”,以“信”促“行”,最终做到知行合一。“知”要让学生明确是什么和为什么,解疑释惑,通透明达;
“情”要通过情景交融的情境化设计,打动学生,触动心灵;
“信”让学生在对立与两难中明辨是非、入脑入心、增强自信;
“行”让学生落实落细,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例如,高中《探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赋能新时代的密码》一课,以“探索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赋能新时代的密码”为总议题,可以下设4 个子议题:第一,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赋能”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第二,请结合具体人或事,谈一谈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如何赋能伟大新时代的?第三,有人在网络上发表“黄继光堵枪眼不符合物理常识”“邱少云被烈火焚烧三十分钟一动不动,不符合生理常识”等言论,你是如何看待呢?第四,结合学习生活实际或未来职业理想,谈谈我们应如何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争做新时代的英雄?围绕主题写一篇发言稿,自拟题目,限时3 分钟完成,字数在150-200 字。

四个子议题由总议题统领,分别对应“知、情、信、行”,并实现了由知而情、由情而信、由信而行的有机统一,用小切口去破开大主题,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用。

大学生已进入成年阶段,在不断思考自我与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的同时普遍渴望了解社会、走进社会、触入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因此,以讲“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实境教学引导学生用“小情感”去化解“大社会”,从“小切口”去解构“大斗争”,到“真情境”中去担当“大责任”,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的过程中释疑解惑破难题、明确责任担当、传导主流价值观,最终达成“理论逻辑和主流价值观生成”即夯实理论基础、铸就使命担当、筑牢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的教学目标。

讲“责任担当”为主题的实境教学要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沿着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两个维度,既要深挖理论深度、广度、信度,又要悟透实践温度、力度、厚度,通过设疑激思、学科“跨界”、引经据典、对比感悟、专家点评等引导学生将“责任担当”内化于心。例如大学课《抗美援朝的当代价值与启示》讲到“爱国主义”时,首先通过抗美援朝纪念馆实境,让学生全貌体会、见证伟大、对比反思,进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呈现列宁关于国家的相关论述,得出“共产党掌握国家机器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结论,继续呈现毛泽东同志《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国家的论述,得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强化人民的国家机器,以保护人民的利益”,最终得出:爱国就是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国家具体来说就是爱人民的国家机器,这个国家机器就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内核就是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爱国要爱这个国家的内核即爱党和爱社会主义制度。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教师还旁征博引季羡林在《中国精神中国人》、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里相关语句和当今的抗疫成功实践加以实践分析。

第二,融入“实境”,通过多样化社会实践,由走近社会到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将“责任担当”外化于行。大学《抗美援朝的当代价值与启示》一课,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知晓了抗美援朝在丹东人民心中的重要地位,更意识到加强抗美援朝精神宣传的紧迫性,让学生充分地了解社会。在课后展开了“我是抗馆宣讲员”“我是抗馆建设者”“我是抗馆守护神”的志愿服务,使学生深度融入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实现个人的知、悟、行的有机衔接,激励大学生自觉将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融入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把自身价值的彰显与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由“真知”到“内化”,再到“践行”的过渡。

猜你喜欢英雄历史精神英雄犬环球时报(2022-10-21)2022-10-21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重走英雄路昆嵛(2017年2期)2017-04-07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绛红英雄谱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

推荐访问:辽宁省 思政 为例